「 過 敏 」主題   兒童過敏性氣喘   胎兒時期致敏化可能性之探討
    介紹過敏原   如何避免過敏原

 
       兒童過敏性氣喘 大林慈濟綜合醫院院長兼風濕科主任
慈濟大學內科教授   賴寧生醫師
 

        由於台灣工業化的結果兒童氣喘越來越普遍,這種病童常見的過敏症常常合併其他的過敏疾病,如異位性濕疹、過敏性鼻炎和結膜炎或蕁麻疹等。產生過敏疾病的兩大原因是遺傳體質(醫學上叫做異位性體質)及環境因素。遺傳體質解釋為何過敏疾病有家族傾向,環境因素則與疾病的病程及嚴重度都有密切關係。

遺傳體質,不容易改變,環境因素則是可以矯正的。環境因素如塵 、貓毛、狗毛、黴菌及蟑螂是台灣這種溫暖潮濕的地方最重要的吸入性過敏原。所以要滅少塵 滋生的環境,如地毯、布沙發、布窗廉,使用特殊的枕頭套、被套,必要時使用高效能過濾裝置(HEPA)。家裡要除濕,最好不要養寵物,不要有人抽菸。新生兒的腸胃道尚未成熟,這個時期最易引起食物過敏,所以「高危險群」的新生兒於出生後的六個月內,最好餵食母乳。如果小孩已經產生過敏症狀(通常是異位濕疹先開始),授乳媽媽也應避免易過敏食物的攝取,像是牛奶、蛋白、花生、蝦子、螃蟹等。有越來越多的証據顯示餵食過敏食物會引發小孩氣喘或加重氣喘的程度。

家長們應注意過敏性氣喘的早期症狀。典型的氣喘症狀當然會呼吸困難、出現喘鳴咻咻聲、胸悶等。可是很多氣喘兒只是以慢性咳嗽為主要症狀,尤其是在感冒之後,父母還以為是一直在感冒。這種咳嗽時常發生在睡覺時、快天亮時、剛睡醒時、或是運動的時候。此時就該由過敏科醫師加以評估才對。為什麼晚上症狀比較厲害,一般認為與晚上身體分泌的類固醇量降低有關。

氣喘的治療包括環境控制及藥物治療。前者除了積極地改善居家環境,減少吸入性過敏原外,還要避免惡化因素,如避免二手菸、在天氣溫差變化較大的季節,應注意保暖,病情不穩定時,避免食用冰冷飲料及食物。

治療氣喘病的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氣管舒張劑以解除症狀,可以讓收縮的支氣管放鬆,恢復通暢;另一類是預防性的「抗發炎」藥物。主要為吸入性類固醇以及Intal,吸入性類固醇抑制氣喘發炎反應,Intal則穩定過敏細胞細胞膜。「抗發炎」藥物雖然不能馬上使症狀解除,可是使用一陣子之後,因為肺部的發炎現象獲得控制,症狀自然就會減少。因病情需要,即使每天吸預防性用藥,也不會產生所謂「抗藥性」、「依賴性」等問題。專科醫師會追蹤氣喘控制情況,決定使用這類藥物的必要性、種類和劑量。可以這麼說,氣管擴張劑只能暫時緩解症狀,要改變整個氣喘病病程,一定要靠抗發炎藥才能奏效。

類固醇雖讓許多家長聞之色變,它卻常是氣喘急性惡化時,最重要有效的藥物。短期使用不會有嚴重、不可逆的副作用。在專科醫師指導下,依據臨床情況需要而使用並適度調整劑量的吸入性類固醇,是相當安全的,家長不必擔心。

另外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為「減過敏治療」。查出病童過敏原之後,由低劑量至高劑量慢慢調高,每週一次,類似打預防針,逐漸改變病童過敏反應模式,進而緩解免疫反應。這就是根本改變過敏體質,但須非常有耐心每週一次完成階段性療程約須四至五個月。

慢性氣喘的治療,是越早開始、效果越好,怕的是形成慢性炎性反應傷害造成不可逆反應,家長對疾病及用藥要有清楚的認識及正確的態度,與醫師保持聯絡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