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主題   如何正確使用類固醇   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利多於弊

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利多於弊                                                              

                           ── 氣喘兒可改善病情,若配合運動反而能促進發育  

(作者 黃璟隆為長庚醫院兒童氣喘科主任)        

衛生署藥政處在毫無預警之下,仿照美國藥物食管理局規定,要求台灣地區所有有關治療氣喘的吸入性類固醇或治療鼻炎的類固醇鼻噴劑,需在今年八月底前加註「口腔或鼻用類固醇藥品,使用於小兒科病人可能導致生長速度降低」的警語,引起氣喘病童家長的極度恐慌。

氣喘病屬呼吸道慢性發炎的疾病,所以光用氣管擴張劑是沒用的。甚至可能因而加重氣喘病,導致死亡病例的發生。根據美國治療氣喘病的指引(衛生署保健處最近也已完成台灣氣喘病治療手冊的編列)。氣喘病的嚴重度可依病患喘鳴頻率、夜咳現象及肺功能狀況,分成四個等級,即輕度間歇型、輕度持續型、中度、嚴重度,其治療藥物各有不同,但有一共同點-無論嚴重度為何,皆需使用「抗發炎的藥物」,而非使用氣管擴張劑而已。

類固醇是最有效也是最強的抗發炎藥物,雖然長期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會有極多副作用,常的如月亮臉、水牛肩、青蛙肚及腎上腺分泌不足等,為了減低類固醇帶來的副作用,所以發展出「口吸入的劑型」,其主要著眼點乃是要大幅減少類固醇的使用量,若藥物能直接經口吸入到肺部。而非經由胃腸吸收,便可減少類固醇的含量,如此便可把副作用減到最低。

吸入型的類固醇具有口服類固醇的優點,就是可減少呼吸道的發炎反應,降低呼吸道的腫脹,改善肺功能狀況,防止氣喘的急性喘鳴發作。甚至可阻止呼吸道的纖維化;但卻沒有口服類固醇的缺點,所以可以被廣泛的使用於治療中、重度的氣喘病患。

兒童的生長有三大要素,需要豐富的營養份、充足的睡眠及足夠的運動。沒有治療的氣喘病童半夜易咳嗽或氣喘發作,很難有充足的睡眠;氣喘兒也容易因運動發生劇咳或喘鳴現象,所以也很難有足夠的運動。睡眠品質不良或運動量不足,皆可能影響氣喘兒的成長,因此,正確使用適量的吸入性類固醇把氣喘病控制好,反而可促進氣喘兒的發育。我們研究用長達六年「吸入類固醇」的氣喘兒,發現其身高、體重與正常的健康兒童並無差別,其原因就在此。

氣喘兒使用吸入劑型的類固醇「或許」會暫時影響身高的發育,一年或許有一公分,但也不可忘記,氣喘病是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反應,而且這種發炎反應是持續進行著,不積極治療就可能造成呼吸道的纖維化,呼吸會更缺乏彈性,些微刺激就可能引起嚴重的急性發作,危及生命,需且久而久之會變成慢性阻塞性疾病,就更加難以治療了。

很多父母誤以為仗用吸入劑型的藥物,「一旦使用則終生需要使用,永無翻身餘地」,這是不必要的擔憂,所有治療氣喘的藥物,一般說來,每三個月會依據氣喘病嚴重度的變化而更改,只要氣喘病情改善,藥物就會減少,吸的次數也可遞減,所以如果氣喘治療順利的話,很可能吸個幾個月就會停掉,當然,較為嚴重的氣喘兒所花的時間會稍久些。醫師絕對會仔細評估每個氣喘兒肺功能改善的氣喘病使用之藥物所引起之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