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              (2005/03/23自由時報)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使患者平均壽命減少五到十年,
而且造成關節變形後,還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一定要早期發現、積極治療。

 小咪原是個健康快樂的上班族婦女,但最近老覺得疲倦、虛弱,而且全身關節(尤其是手部小關節)出現明顯的紅、腫、熱、痛,早上起床都爬不起來,她原以為自己可能罹患了「痛風」,因此立刻就醫,最後經醫師診治後才發現原來小咪是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簡稱為RA),為一種全身慢性發炎疾病,也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各類人種皆可能發生,男女患者比例約三至四比一,好發於四十至六十歲,盛行率隨年紀而增加,病因未明,為多種因素造成(遺傳、環境因素、病毒、細菌感染等),被活化的T細胞、巨噬細胞、纖維母細胞、形成一些發炎前趨物等,導致關節滑膜發炎,組織破壞,可同時合併其他器官組織病變,病程發展主要為三類,七十%為漸進的,二十%為亞急性、十%為急性發炎,臨床上常見關節逐漸腫痛及僵硬,持續發作數週至數月,愈來愈多關節受侵犯,而依據一九八七年的診斷標準共列舉七項,其中只要符合至少四項,就可以診斷為RA:

●關節及其周圍組織,晨間僵硬持續超過一小時。
●醫師診斷下,至少三個以上關節炎。
●手部之近端指尖關節、掌骨╱指骨間關節及腕關節炎。
●對稱性關節炎(以上四點持續超過六週)。
●有皮下結節。
●類風濕因子陽性反應。
●手、腕節X光呈骨侵蝕或流失,診斷敏感度達九十%以上。且近八十五%類風濕因子陽性患者,可在二年內發展出小關節之變形。

另外患者臨床上可能會有全身性的症狀,諸如:疲倦、虛弱、體重減輕、發燒、淋巴腺病變、血管炎、鞏膜炎、肋膜炎、間質性肺病、心包膜炎、心肌炎、週邊神經病變、淋巴腫瘤、休格林氏症、類肉瘤等表現呈多樣化。

 在治療上除了消炎、止痛劑外,可加入低劑量類固醇,另外有一類的藥物DMARO(所謂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Plaquenil Sulfasalazine Methotrexate Gold),在治療上效果不錯,而生物製劑(Enbrel)更是近期內在治療上的新突破,目前的共識是早期積極的治療,可改變病程的進展,除了藥物治療、物理、職能治療相當重要之外,鈣質補充、休息、衛教也對病患有正面的幫助。

  類風濕性關節炎使患者平均壽命減少五至十年,可怕之處是造成關節變形,而且影響日常生活功能,三分之一患者五年內將被迫離開職場,宏觀看來會造成國家社會鉅大經濟損失,所以必須正視此一疾病,以期早期發現,早期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