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適當運用救命良藥              (2005/01/15自由時報)

藥用的類固醇具有良好的抗發炎作用,雖然有副作用,但可以透過飲食控制、皮膚保養來改善,病患切忌突然擅自停藥,否則可能會有反效果。

 很多人一聽到「類固醇」就直覺認為這個藥物不好,許多媽媽也常帶著憂慮神情詢問所領的藥物是否為類固醇?深怕孩子服用後發生嚴重副作用。其實如果瞭解藥物,並且適當使用,那麼反而是救命藥,而非不好的藥物。

 其實正常人體也會分泌類固醇,它是維持生命重要物質之一。而藥用的類固醇是屬合成物,具良好抗發炎作用,能減輕發炎症狀並壓抑免疫反應。如果是發炎性疾病或自體免疫性疾病,則類固醇是治療藥物之一,醫師會依據疾病的嚴重度而使用不同劑量、劑型的藥物。舉例說,氣喘患者是因為肺部有發炎情形,而引起氣管收縮,當病患氣喘嚴重時,醫師就會處方口服類固醇以控制病情,但因所使用的時間較短,所以副作用較少。有些氣喘患者會使用類固醇吸入劑做為維持治療,此時所使用的劑量非常少,約口服劑量的一%或更少,所以更不用擔心副作用發生,因此長期使用於治療氣喘,是可以放心的。

 再舉「自體免疫性疾病」為例,如紅斑性狼瘡,是體內的防衛系統(免疫反應)突然失靈,轉而攻擊自己體內的器官,因而有皮膚表現的紅斑性狼瘡、全身性的紅斑性狼瘡,主要依據其攻擊的器官而有不同的臨床表徵。此時,最重要的治療是壓制體內防衛系統的自我攻擊,因此類固醇就派上用場,用來壓制體內的免疫反應,減少自我攻擊器官,因而減輕病情挽救生命。有些人需終生使用較高的口服劑量,有些人則可減到最低劑量治療。

  長期服用類固醇會有令人不舒服的副作用發生,如:臉部會浮腫宛如月亮臉、肩膀的肉會增生就像水牛肩、臉上會有青春痘、食慾增加而使體重增加、皮膚會有條紋,因此許多正值青春期或妙齡女郎常會因這些副作用而停藥或改服中藥,導致自體免疫性疾病病情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險。其實上述的副作用可由飲食控制、韻律操、皮膚的保養來改善。如果擅自停藥,可能會招致更嚴重的後果。

 除了上述的副作用外,因為用類固醇會有鈉、水滯留的情形,因此易引起血壓增高,另外也會增加糖質新生及肝醣的生成,因此會有高血糖情形;也因抑制了體內的免疫反應,因此容易發生感染現象。所以生活中必須注意血壓、血糖,若有不明的發燒,則應儘速就醫。其餘尚有腸胃不適、白內障及骨質疏鬆等,這些情形可將藥品改為飯後服用,並定期監測眼睛,及補充鈣質等來改善。

 服用類固醇最忌諱突然臨時停藥,將使病情嚴重惡化,如果醫師診斷後覺得可以停藥或減量時,會採取漸進式停藥,先從一餐一餐的藥慢慢停,如果服用時間少於一星期或劑量非常少,則不必慢慢停藥,因此病患須遵照醫囑服藥,不可擅自停藥或更改藥量,有用藥問題時可詢問藥師。有些人會因副作用,而擅自停藥或改吃中草藥,這樣對病情非常不利,將使病情加重,而且重新治療時類固醇藥量反而可能會增加。所以一定要忍受一時的副作用,當病情得到控制時,藥品將可望停藥或減量,此時副作用就會減輕,長期服用類固醇仍享有好的生活品質是可預期的,但民眾也不可未經診斷就擅自服用類固醇,以免招致反效果。